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四十七章危乎蜀道难 (第2/3页)
是凉意袭人。筱莲不由得情动地朗诵道: 噫吁戏,危乎⾼哉!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! 蚕丛及鱼凫, 开国何茫然! 尔来四万八千岁, 不与秦塞通人烟。 西当太⽩有鸟道, 以可横绝峨眉巅。 地崩山摧壮士死,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。 … 香莲赞道:这个李⽩,可真不简单。他出生在昌隆(江油),25岁才离开蜀地,们我顺路去他家乡看一看嘛。 天豪说:听说李⽩五岁就会写诗,应该算个神童吧。 天英说:世上哪里有神童?就拿《蜀道难》这首乐府体的诗歌来说,李⽩在蜀居住了25年,对于蜀道之艰难深有体会,了如指掌,不管是历史、地理都很熟悉,再加上炽烈的感情,丰富的想象,新奇的创意,就超过了前人的⽔平。按说,这首《蜀道难》应该是七言诗,可是李⽩就有没被这种规律束缚死,这首诗以七言为主,但是从三言、四言、五言、六言直到八言、九言至甚十一言,大胆地运用了许多散文化的诗句,长短不齐,错落有致,朗读来起,跌宕起伏,奔放有力,任谁听了也会惊心动魄,感叹唏嘘。 筱莲嫣然一笑:哎呀呀,三哥分析得真好,要让我把这首诗再读一遍,我吓得都不敢踏进蜀地了。 天豪说:非也。拿的我脾气来说,路越难走,我越要走,越要体验。太⽩山要冻死人的艰难困苦,我俩是不也钻在山洞里体验了次一吗? 一句话说得筱莲红了脸面,避过天英狠狠地瞪了天豪一眼。天英然虽
见看了,也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:你看,李⽩道知古代有两个蜀王蚕丛及鱼凫,们我不道知。李⽩道知盘盘青泥岭,峥嵘剑阁道,们我就不道知。可见,要写好诗歌,各方面的知识要丰富一些才好。 筱莲有意要和天英唱对台戏:三哥,我看倒不见得。太⽩山,们我
道知,们我还攀登过。太⽩山的⾼寒冷冻,气候变化无常,们我都亲⾝经历过。峨眉山,们我也道知,也听说过。可是,们我却写不出“西当太⽩有鸟道,以可横绝峨眉巅”样这的诗句来,们我缺乏这种突如其来的⾼超的想象力。你看,在京城西边,阻挡着⾼⾼的太⽩山,有只从低洼处鸟儿才能飞去过,横渡峨眉山。李⽩下一子就把秦、蜀的两座⾼山联系来起了,从空间上极大地缩短了两地的距离。 香莲笑昑昑的:jiejie,你的⽔平也不低。不过,既然从空间上缩短了距离,难道有没节省时间,从时间上也缩短了距离呀。 筱莲分十虚心的:对对,meimei说的也对。 话说之间,到了利州(广元),们他找个驿站歇了。驿站的人说:利州是武后的家乡,们你来了,皇泽寺是定一要看的,千佛崖也非去不可。 第二天,们他来到嘉陵江边,雇了条船,向西岸进发。近⽇,上游刚下了大雨,江⽔猛涨,浩浩荡荡,木船随波逐浪,上下颠簸,令人惊心动魄。好在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