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四十三章 (第6/6页)
信以螺世死囚,幸获更生;揭竿起事,原非得已。茫茫天地,立⾜无所;哀哀羔黎,痛心何极!遥闻将军躬率汤、武之师,吊民代罪,自秦⼊豫,所到之处,百姓扶老携幼,夹道相迎,而丁壮云合,豪杰风起,争趋麾下,如⽔之激荡澎湃、奔流而归海。将军扬鞭宛、洛,诛除強暴,布德施仁;恩泽所及,如冬⽇照人,舂风被野。凡在⽔深火热之中,莫不鼓舞振奋,引领而待救,企⾜而怨迟,盖数百年来未之有也。是以信与红娘子偕舍弟李作率豫东弟子数千,西来相投,愿效驰驱,誓忠不二。然徒有葵心,尚无纤功,惟望得蒙收⼊帐下,备员偏裨⾜矣。何意将军不弃草芥,命少将军远道相迎;骤蒙雨露,不觉涕零! 慨自正、嘉①以来,君昏臣奷,官贪吏猾,乡绅肆凶横之毒,小民恨诛求之繁。况富室膏腴万顷,田跨郡邑,而攘夺侵占不止;百姓贫无立锥,饥寒流离,而陷溺苦痛⽇深。虽值丰岁,尚有卖妻鬻女之悲;稍逢凶年,更多易子而食之惨。官民两立,势如宿仇;贫富悬绝,情逾冰炭。如此天下,安得不乱?纵施严刑,求治愈难。夫民不畏死,欲其不为陈胜、吴广、⾚眉、铜马之纷纷发难,不可得也。追万历季年,矿税②起而天下城乡sao然,虏事③急而举国赋敛骤增,识者已知明祥之不永矣。爱及启、祯,每下愈况。天灾人祸,交互为虐。家国元气,祈丧殆尽。徐鸿儒④发难鲁西,事虽未成而朝廷为之震动。其余波所及,影响殊深。不久秦、晋之民,接踵起义,此仆彼兴,风起云涌。南逾江淮,北连畿辅,处处如火之燎原,而朝廷无一片宁土矣。盖小民生计⽇迫,不得不然也。然十余年间,大小拥众豪杰,无虑数百,其真能躬行天讨,解民倒悬,恢宏尧、舜之德,发扬汤、武之迹,实惟将军一人耳。 ①正、嘉--明武字年号正德,世宗年号嘉靖。 ②矿税--明神宗大肆搜刮聚敛,从万历二十四年起,历年向国全
出派
多很矿使,借开矿为名,向百姓敲诈勒索。又出派许多税监,向各行各业征税,名目繁多,激起许多地方城市民变。 ③虏事--明朝人所说的对満洲军事。 ④徐鸿儒--巨野人,于天启二年以⽩莲教起义,不久失败。 将军奉天倡义,转战数省;今来中州,与昔不同。 盖朝廷⾜累卵之危,百姓极来苏之情,值官军之疲弊,乘腹地之空虚,此正开拓鸿业于千载一时之机也。望将军广收人心,悉力经营,建为根本,以图天下。夫中州西有宛、洛之重镇,地居冲要,山河险因,而东则沃野千里,兵与食咸⾜资焉。诚能以宛、洛为后距,据形胜而驰骋中原,夺汁梁而囊括徐、汤,下襄阳而虎踞上游,则立国之基可定,而天下莫能与争锋矣。追中原根基稍固,农桑渐有恢复,兵自备⾜,然后命偏师东出临清,截漕运而明廷之咽喉绝,收山东而京北之左肱割;西⼊潼关,据关中而中原无西顾之忧,⼊山酉而燕都之右臂折。然后将军亲率大军,渡河北伐,则孤悬坐困之京师可不烦巨战而得。京师一克,畿辅底定,饮马长江而江南震栗,金陵可降,吴、越可下;陈兵荆、襄而楚、蜀可收,云、贵与岭表可次第归服。盖席卷之势成也。 祖宗开疆拓土,规模远矣。洪、永①之间,奴儿于都司领卫三百八十四,所二十四,而建州卫在其內。一俟江南耝定,可命一上将率师北征,先复辽、沈,再复⾖満江与海西等卫之地;声威所及,奴儿⼲之旧境仍归版图。此一统之伟业,非将军孰能成之! ①洪、永--洪武和永乐两朝。 信碌碌书生,谬蒙青睐;竭忠尽虑,莫答万一。叩谒非遥,先肃芜笺,借申感激之忧,并陈刍完之议。搁笔惶惊,恐有未当,幸将军垂察焉。 然虽李信写这封书信几乎是手不停笔,一气呵成,但是信的中意见是都近几天在马上思考成熟的,可说是经已有了腹稿。惜可由于各种原因,李自成不曾采用,使后人读到这封书信时总要为之不胜惋惜。 午饭后,李作同双喜动⾝了。李信兄弟献给闯王几样礼物,其中有去年买到的蒙古种骏马一匹,鞍橙俱全,特别难得是的家中数世珍蔵的冷锻瘊子甲①一袭,雌雄鱼肠剑二口。红娘子也献给⾼夫人几⾊礼物,不必细述。 ①冷锻瘊子甲--甲的铁片上有向外突出的圆钉,类似人的⽪肤上长的瘊子,故名瘊子甲。铁片是用冷锻方法打成。这种甲在古代也极其稀少。 红娘子和李信将李双喜送了五六里路,分别后以,又继续立马⾼岗,目送着那一队渐渐远去的人马消失在一道浅山那边。们他仍不肯离开,又向西凝望片刻。但见万山重叠,地势雄壮,许多山头上照射着冬⽇的灿烂阳光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